当前位置:首页  老网站  校友风采吧

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贾群林

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贾群林
作者:佚名 来源:校友办公室 日期:2010-4-1 16:40:25 点击:

 

贾群林(机械821班),男,高级工程师。1985年-1997年,在黑龙江省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工作;1997年2月-1997年7月,在哈尔滨房产管理局工作;1997年8月-2005年3月在黑龙江省地震局工作,历任黑龙江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法规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兼任兼应急救援处处长、震害防御(法规、地方)处处长等职;2005年3月至今,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任培训部主任、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兼训练装备处处长、《中国应急救援》杂志社副社长、编辑部主任。

 

贾群林是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主任,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兼训练装备处处长,《中国应急救援》杂志社副社长、编辑部主任,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成员,“十一五”地震应急规划编制组成员,北京市红十字会公共安全顾问……
职工们常说:贾群林是我们单位最忙的人之一。是的,他以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地震应急救援事业的挚爱,承担着常人难以承受工作任务。他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有困难哪里去。他忘我工作、永不言退。在处室同志们的眼里,处长面前就没有困难,他常说:一个人一定要追求一个比自己大的目标,事上的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在主管领导心里,他是落实工作执行效率最高的部门负责人,工作交给他放心。
贾群林先后在多个单位和部门岗位工作过,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钻一行,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争创出一流的业绩,在工作岗位上书写人生的价值。
2000年3月,他任黑龙江省地震局办公室(法规处)主任。为推动全省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的进程,他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黑龙江的发展实际,起草了《黑龙江省地震局防震减灾“十五”发展规划》,主持完成了《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黑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立法任务,被中国地震局授予“法制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2年5月,他受命危难之时,任办公室主任兼应急救援处处长,负责黑龙江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建工作。为此,他大胆提出了与省消防特勤大队联合组建的工作思路,并起草了切实可行的组建方案,在省局党组的大力支下,率先在全国组建了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在全国地震应急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此后,全国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赴黑龙江省学习考察,为推动地震应急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2004年,黑龙江省地震局被评为“全国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2004年6月,他调任震害防御(法规、地方)处处长。他按照“三公开”的原则组织修订了《黑龙江省地、市防震减灾工作选进单位评比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市(地)地震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出台了《黑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制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范围,规范了评审程序,健全了评审资料档案。组织完成评审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两项;组织评审抗震性能鉴定项目9项;主持了全省首例地震行政处罚案件的诉讼工作并胜诉,有力地扭转了黑龙江局执法不作为的被动局面。
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2002年,被黑龙江省直机关党工委授予“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5年3月,为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工作,贾群林同志从省局调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任培训部主任,同时兼任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指挥部指挥长助理、训练装备处处长,当时正值基地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应急救援培训工作的创业阶段。他一方面协助指挥长抓好基地地震训练废墟、地震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弱电工程、电化教学系统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基地的各项培训筹备工作。面对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他丝毫不敢怠慢,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具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之中。
一、全心全意筑精品
2005年下半年是基地开工建设决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的时间在进行调研对设计图纸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在广泛调研并对国内外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贾群林同志撰写了《关于调整地震现场救援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设计与研发需求方向的意见》和《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北京)废墟设计方案调整意见》两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仅此两个建议就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在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在设备安装调试的每一个环节上,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工程上有了问题他总是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认真研究解决的方案和办法,他勤奋敬业、虚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感染了他身边的同事,更使施工单位的同志为之敬佩。施工单位的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工程都像贾处这样负责的抓没有干不好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在指挥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施工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一项项精品工程陆续竣工。
2007年11月16日,有关专家对地震训练废墟土建工程进行验收。专家评审意见:地震训练废墟是国内第一座综合性地震灾害救援训练废墟。该工程作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核心内容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同类废墟的先进水平。地震虚拟仿真馆、电教系统、真火模拟系统和烟热训练系统等项目技术性能均达到设计指标并顺利通过验收,为基地特色培训增添了一个个新的亮点。
    二、努力钻研闯新路
随着基地建设工作的进展,如何系统的开展好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工作已摆在面前。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成形的经验,它涉及基地的培训需求、发展方向和动转模式等诸多问题。他努力钻研培训业务,认真研读消防部队、矿山救援队、解放军部队等相关的培训大纲和相关的培训管理方法,分析了国外相关行业的运行模式的经验与作法,撰写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发展方向、教学安排和管理模式的建议》、《对地震应急救援培训需求情况的分析》和《培训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报告,组织编写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基地培训考核大纲》。上述工作对基地的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从2006年底开始,他就受中心领导的委托开展基地教官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为使教官进快的成长,他从基地培训需求入手,先后有针对性的组织了“救援队长研讨班”、“救援队员培训班”、“地震救援志愿者培训班”和“国际应急救援教官培训研讨班”等多项活动,使预备教官在培训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基地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应急救援当先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晚他作为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的第一批骨干队员顶风冒雨奉命赶赴北部山区的彭州地区开展震害评估工作。当地90-95%的房屋全部倒塌,盘山公路多处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加之余震不断,危房随时可能二次坍塌,山石不时的从山上滚落下来。风雨中灾民扶老携幼盲然的沿着公路往外涌,而他们带着使命往里冲。作为党员干部,每到危险的地方和路段,他总是告诉同队的人“你们不要过去太危险,我先过去看看”。话虽简单,但却让人感动,在危难之时,他总是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平安留给了队友。他的行动使全队同志深受教育和鼓舞。
在小鱼洞镇、通济镇、新兴镇他们选了多个抽样点,同志顶着大雨定位、拍照、记录,踏着泥泞的乡间小道,逐一查看建筑物毁坏情况,分类登记。由于雨衣不足,同志们从头到脚都淋透了,寒风吹来,阴湿难耐。这时天色已晚,雨还在下,湿冷衣服,让他们感到了饥饿,因为他们一天都没有吃到东西。在返回的途中,他们的车子被上百位逃难的灾民围住了,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百姓的家园化作了废墟,从大山逃出来的灾民一天多没吃上东西,他们的情绪异常的激动。因为,政府的救助行动他们还没有感受到,他们用力拍打着的车体,叫喊声不停……。面对突发事件,为防止事态恶化,控制村民的情绪,保护队友和车辆安全,贾群林同志只身下车,沉着、冷静并满怀深情的说:乡亲们受了灾,我们的心情和你们一样难过,党中央、国务院及灾区各级政府正在积极的组织力量抗震救灾,我们是受政府的委托来调查灾区群众受损情况的,我们一定会尽快把灾情反映上去,请大家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相信党、相信政府,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这时有一位老者说,他们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把路让开吧。在其他村民的劝导下,风雨中灾民让出了一条路,这是一条寄托着灾民嘱托的路,灾民大声的呼喊你们一定要把灾情反映上去呀!灾区人民深情的呼唤和信任的目光,一直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连续两天顶风冒雨的工作和长途跋涉,他的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但病痛阻止不了他前进脚步。银厂沟灾评点在大山的深处,哪里的灾情极重,因为滑坡、山崩填平了大、小龙潭形成了地震湖,大部民房倒塌,而多处滑坡和路基坍塌使通往灾区的道路被阻断了。在公路抢通迟迟没有消息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把灾情搞清楚,他忍着故疾和同志们步行前往。往返20多公里的山路,他跋山涉水,头顶烈日,走了9个多小时,而他们每个人的供给就是一瓶水和几块饼干(灾区已没有食品),而他的想法就是快点、再快点把灾情反映上去。截止5月22日,他先后奔赴彭川、江油、广源、青川等灾区,驱车3000公里,步行近百公里,足迹遍及山区的30多乡镇,向指挥部提供了大量、准确灾情信息。受到现场指挥部的表扬。在这次应急救援行动中贾群林同志身先士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敬业精神,再次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顽强作风。
四、廉洁勤政干实事
廉洁勤政是他的品格。他从严要求自,让大家做到的,他总是率先做到;他廉洁自律,并时刻警示自己“一次不捡点的行为就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在基地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做到不吃请、也不请吃,一切都放在桌面上谈,尽量发挥技术负责人的作用,整个项目工作大家都心中有数。在日常工作交往中的一些工作餐,大多都是他自掏腰包。
务实高效是他的作风。2008年7月,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后,他带领基地年轻的教官队伍,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先后举办各级各类专业救援队员培训班10期,共计:482人;志愿者骨干培训12期,共计:1260人;接待机关、企事业单和社会团体参观团体验活动100多个,总计2500多人次;无论三伏还是三九,他总是和教官、学员同吃、同住、同训练,训练场上都有他的身影,他总他说作为培训部的领导站在训练场上是一份责任。每期培训他和他的教官们,都要提前一周左右进驻基地,进行培训前的各项准备,他组织教官自己动手进行装备维护、训练废墟的搭建、训练场地的恢复,有人说这活又脏又累包出去算了;可他却说这不差钱,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省几个钱,更重要的是保持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的带动下,一支“爱岗敬业、勤奋钻研、甘于奉献、团结奋进”的教官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基地化教学的需要,他提出了“学员管理军事化、理论教学实用化、培训方式规范化、训练考核实战化、劳逸结合人性化”——培训工作的“五化”方针,使基地的培训工作向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除了组织完成本处室工作、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和《中国应急救援》的组稿、校稿和资金筹措工作外,作为地震系统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红十字会公共安全顾问。四年多来,他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十一五”应急规划项目的编制,完成了《基地次生灾害训练废墟》、《装备检测校准实验室建设》、《基地管理人员培训系统建设》、《数字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的立项报告的编制起草工作;完成了《省级救援队装备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西南、西北救援分队建设立项报告》、《省市救援队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方案》的起草工作;参与了《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国家标准》和《中国地震局应急工作规范》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写了《城市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培训教材》、作为编委参与了《二炮工程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与技术培训讲义》和《北京市家庭应急手册》的编制工作;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和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各1项,并编著出版了《地震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应用技术》(50万字)。
为完成好这些工作,点灯熬油、加班加点他早已习以为常。例如:一期培训下来,他和他的教官们与学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在基地一干就是20多天,回不了家。特别是今年,基地的指令性培训计划是8期,这就意味着他将和他的战友们在基地要住上160多天。
来北京四年多了,多次答应陪妻子和孩子去长城看看,可到现在这还仍是女儿的一个梦。今年女儿要高考,她多么希望爸爸能帮她补补文综,每天爸爸出门时她都要问:爸爸您今晚回来吗?如果爸爸说去基地,懂事的女儿总是要嘱咐:爸爸一定要注意安全。是的在废墟上作救援训练是存在风险的。妻子的支持、女儿的理解,使他更感内疚,因为他为妻子和孩子做得太少太少。他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愿做一颗小星星,在自己的星座上,在幽美的夜空中燃尽自己。(转自中国地震局网)(国有资产管理处 廖景明处长推荐)

黑ICP备05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