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应立

时间:2010-05-14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应立
作者:校友办公室 来源:校友办公室 日期:2010-5-14 14:21:45 点击:

 罗应立(电机80级研究生),男,1945年出生,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器与电机专业,83年获哈尔滨电工学院电机专业硕士学位。84年至86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电机系进修。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是电机及其运行、控制。作为第一主研人研制成功新型低噪声异步电动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2本、教材3套,发明已授权专利2项。负责研制开发的电机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被国内二十余所高校投入使用。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电气技术委员会等4个学术机构委员。
 目前从事大型电机非线性模型及稳定参数、电机节能技术以及新结构稀土永磁电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1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目前正培养和指导研究生18人,其中博士生10人。在抽油机电动机节能方面的科研成果正在争取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罗应立:育德治学 求实创新
------记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负责人罗应立教授
 
 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他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四十年的专业研究令他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备受学生敬仰,他就是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罗应立教授。
 在教师节前夕,我们有幸见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的负责人——罗应立教授,探访他多年来教书育人的经历。罗教授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沉思了片刻,然后向我们讲述了他育德治学的理念和求实创新的追求。
三重身份突显为师之道
 回顾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罗应立教授最在乎的就是学生,一批批学生在罗教授的陪伴下走过了大学时光,有的已成为电力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则已经是高校的教授、博导了。多年来,罗教授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早日成为栋梁之材,如何才能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成才。他说,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学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拥有的追求。
 谈到对学生的责任,他向我们总结出他的三重身份:第一,也曾身为学生的罗教授常回忆起他的老师。他认为,一名优秀教师与一个学生密切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对专业教师而言,可能往往只限于一门课程的时间。但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对他们成长所起的作用,往往使其永远难忘并终身受益;第二,作为一名普通家长,他切身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在期盼孩子能在学校受到最好的教育;第三,从一个教师的立场,罗教授深深感受到每个学生考取大学的不易及其对大学的向往,因此感到肩上的责任真是重于泰山。他通过对自己三重身份的理解向我们指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该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进而做到向国家负责,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里得到最好的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我们问及罗教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遗憾之处时,罗教授感叹道:“曾经有一个学生入学时成绩很优秀,人也很聪明,但因上网成瘾而荒废学业。”说到这里,罗教授深深叹了一口气,看得出来,这已成为罗教授教学生涯中的遗憾。他说,如果能早一些发现这个学生的缺点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注重高品质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罗教授认为必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牢固掌握知识是最基础的一步,罗教授作为《电机学》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授课方式。他说:“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尽可能弄清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而将书本内容进行排序分类并推陈出新,强化学生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使学生通过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对他们今后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罗教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科研创造方面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只为自己,还要帮助他人,顾大局,顾长远,顾及国家和群体利益。
创新铸就精品课程
 罗教授主讲的《电机学》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内抑或是国外,都被认为是很难掌握的一门课程,甚至成为学生们眼中的“天书”。而它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对后续学习和今后工作深有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更深入的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罗教授和他的团队花费约八年时间,开发出电机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该软件将动画可视化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及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大量重点难点问题得以简化,使学生难以理解的许多问题达到了一目了然的程度,使一些以往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十分引人入胜,甚至让许多学生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该软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大学纷纷用其进行课程教学。
 谈及该软件的开发研究,罗教授说:“这个软件的成功开发,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我们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从提出开发软件到最终成型,每一个动画都是原创的,都凝聚了设计制作人员十分浩繁的工作量。为了使一帧一帧的动画,既美观又好用,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体现深刻的物理本质,常常需要不断的修改,有的则反复修改了十多次。虽然过程很枯燥,很繁琐,但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每一个老师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虽然多媒体软件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仍代替不了教师。为了进一步充实内容,已经年逾六十而科研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的罗应立教授仍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两年前,他还完成了超过100学时、全程现场录像的全过程示范教学。当时,每次备课,他都带领年轻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并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又精心设计制作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他常常直到凌晨一两点钟还在修改讲稿。罗教授还常常指导年轻教师,目的是为学科建设培养新生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罗教授经常建议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类比赛,并且多次获奖,其中令罗教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曾经有两位大三的学生对专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英文论文,为自己创造了机会,受邀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罗教授希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得到不同的提高和锻炼,并努力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走出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虽然不能让我们充分了解罗应立教授,但是他的言谈举止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在二十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严谨与负责,他时刻心系学生的为师之道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欲治学必先育德,人欲创新必先求实。我们相信,罗应立教授育德治学的高尚人格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必将令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做出更好的贡献和成绩,也必然让他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转自华北电力大学网)